“十二五”期间,随着多达76.4亿元建设资金的陆续投入,漳州将逐步建成一个“结构合理、技术先进、安全可靠、运行灵活”的坚强智能电网。届时,全市实现跨越发展将更加“底气十足”。
“2009年电网总容量是2005年的2.38倍,相当于再造一个漳州电网,为漳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,有效保证了全市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正常生产生活用电需求。”漳州电业局局长郑孙潮介绍说,“十一五”期间,漳州地区电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,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“快车道”提供了强劲动力:累计投入电网建设资金49.14亿元,新扩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,新扩建220千伏变电站6座、110千伏变电站22座,新装10千伏配变3632台,共新增变电容量达926.75万千伏安;新建220千伏线路15条342.9公里,110千伏线路56条447.1公里,35千伏线路9条41.4公里,10千伏线路303条936.2公里。同时,至今年8月,共完成4个电气化县、29个电气化镇、255个电气化村建设工作,大大改善了农村供用电环境。
漳州是福建省最大的平原地区,承接厦门、泉州和台湾产业转移的能力强。专家认为,未来5年,漳浦古雷PX、PTA项目和福欣特殊钢等重点项目将逐步建成投产,漳州市区东北部、长泰经济开发区、角美综合开发区和漳浦中部将成为电力需求热点地区。同时,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《意见》出台后,漳州市农村工业经济和用电需求快速增长。但目前,漳州局部地区供电容量依然偏紧,高峰时段,220千伏总山变电站等主变经常接近满载运行;多数变电站投产初期存在单线单变供电等问题;部分县城及农村电网发展滞后,设备老旧,供电可靠性较低。因此,加大电网建设投入,改善电网结构,提高供电可靠性势在必行。
根据有关专家预测,至2015年,漳州全社会用电量将达180亿千瓦时,电力负荷达362万千瓦,“十二五”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12.3%和13.9%。以此为基础,有关单位规划了漳州“十二五”电网。
“电网建设与发展,要为漳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强后盾。”据介绍,“十二五”期间,漳州电网建设累计投资额比“十一五”增长了56%,其中,投入19.9亿元,用于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,包括规划新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,容量200万千伏安,新建500千伏线路约60.5公里;新、扩建220千伏变电站16座,新增变电容量270万千伏安,线路长约329公里,电铁接入线路约28公里。投入49.2亿元,用于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,包括新、扩建110千伏变电站59座,新增变电容量2481.5万千伏安,线路长约797.75公里等。同时,电网智能化及通信网规划投资7.3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