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设为首页
  • 工作邮箱
湄洲湾第二电厂~莆田500千伏线路海上基础首桩开钻
2016-07-25 17:25 来源:

Aa

字体:
|
|

  “钻机调试完毕,空载试机正常。”“开钻!”7月22日,在莆田市灵川镇境内,随着湄洲湾第二电厂~莆田500千伏线路工程海上64号首根32米深的灌柱桩开钻,标志着由省送变电公司承建的该工程海上7基大型灌柱桩基础施工进入“快车道”。

  该工程起自在建的湄州湾第二电厂升压站,止于已建500千伏莆田变电站,线路长2×50.8千米,新建铁塔125基,为同塔四回、同塔双回路混合架设。其中,该工程有7基位于海上滩涂中,是整个工程施工的最大难点。

  据项目总工吴念沁介绍,海上的7基杆塔,离堤岸最远68号塔基长达215米,海水涨潮时施工通道、作业点全部在水面上,需修筑7座6米宽的钢栈桥累计长达800米、搭设7个钢管平台累计7168平方米,方可满足海上基础施工需要。基础采用钻孔灌柱桩型式,通过CK1500型冲孔钻机正循环冲钻成孔,泵吸式正循环排渣,分段连接钢筋笼下放,以及商品混凝土泵车泵送浇注等近10多道工序,才能完成灌柱桩基础施工。

  “今天开钻的64号每根桩孔桩口径1.4米、深度32米,钻孔过程要时刻关注泥渣浓度,严格按方案要求及时做好泥浆比测定。”现场负责人林兴忠介绍说,钢筋笼采用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,通过吊车分节连接下放,混凝土浇筑成桩后,还要进行声测管无破损法(超声波法)检测桩身混凝土质量,确保桩基质量优良。

  “工期这么紧张,无捷径可行,只有加大投入机械设备和人力,做到人歇机不停。”钻机操作手陈师傅说,每基基础投入4台钻机同时开钻,每2台设置5名操作手,24小时轮班钻孔,集中全力加快海上基础施工进度。

  为确保施工安全、质量优良、进度不偏,该公司在制定“一基方案、一基一计划”的同时,还专门制定栈桥修筑、平台搭设、孔桩钻孔、材料加工以及施工组织、安全措施等10多项安全技术施工方案,投入18台CK1500型钻孔机、2辆泥浆外运车等机械设备,确保多基基础能同时开钻,为后续尽快展开组塔施工争取时间。截至目前,该工程山地基础完成浇制56基、占总量41.1%,平地灌柱完成浇制258根,占总量28.9%,完成海上钢栈桥搭设500米,完成2基施工作业平台,66号塔基钻机已就位展开调试。

  据悉,该工程为湄洲湾第二电厂电力输出主要通道,是省重点工程项目,于2016年5月中旬正式开工,计划于年底建成投运。工程建成后,将填补“十三五”期间福建电网的电力缺口,满足莆田、泉州地区负荷发展需要和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、电网安全性,有利于减轻福建南北输送通道的潮流输送压力,提升福建电网整体防灾减灾能力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