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省水电资源丰富,可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约有1075万千瓦,年发电量约393亿千瓦时,至2005年底全省已建成投产的水电装机约822.5万千瓦,占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的46.7%,其中非省网直调小水电装机占水电装机容量的51.7%。2005年以前,小水电是就地平衡有剩余后才上省网,全省仅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地方小水电电量上省网。同时因地方小水电接入系统薄弱,输电线路输送能力有限,小水电送出存在“卡脖子”问题,在雨量充沛季节常因电量无法外送造成弃水浪费,使水能未能得到优化配置。为“消化”丰水期剩余电能,部分小水电业主形成自发自供区。自发自供区不但用电无序,且供电安全和可靠性低,既影响了全省本应规范的供电市场,又造成电价政策难以准确落实等诸多问题。
实现小水电上省网工程,符合国家能源政策,是一项利国利民工程。福州电监办成立后,把大力推进小水电上网,实现水资源充分利用作为协调厂网关系,化解各方面矛盾的抓手,作为电力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,主动与省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,开展专题调研,针对全省水电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,以实现不发生弃水为目标,会同省经贸委、省物价局等有关部门制定了《关于进一步提高水电利用率,减少水电弃水损失的通知》,落实国家已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有关政策,运用价格杠杆,鼓励小水电上网,实施峰谷、丰枯分时电价,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上网的监管服务,协调电厂与电网在上网、结帐等方面的工作,与有关部门协调调整发电调度规则,全面优化各类发电机组上网发电次序和发电利用小时数,努力优化水、火电调度,利用华东电力市场区域电量交易平台多送丰水期富余水电。通过以上措施办法来优先确保中小型水电全额上网。
省电力公司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,成立了以副总经理为组长的小水电上省网工程领导小组,并下设办公室、工作组,实行特事特办。建立小水电上省网工程周报、月报制度和月度工作例会制度;确定实施2006-2008年100项小水电上省网工程管理、政策和电网“卡脖子”建设、改造的项目。公司领导多次主持开会,研究解决小水电上省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决定提前建设220千瓦时永泰变、将乐变、富安变以及实施一批110台三明汇华、明源自供区清理等一系列推动小水电更好上省网的政策。小水电上省网工程办公室负责人主动深入基层调研、了解、协调小水电上省网工程难点问题。
省电力公司及各地电业局为实现小水电业主、县电力公司、地方政府等“多方共赢”,从管理、政策和建设上三管齐下促小水电多上省网:一是在管理上为小水电上省网开绿灯。着力优化水库调度和挖掘输变电设备能力;做好汛前腾库、拦蓄洪尾和提高水电厂发电负荷率;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,多措并举增加小水电上网量;二是在政策上解决小水电上省网存在的一些不合理问题。修订了中小水电上省网购电管理办法,消除影响收购小水电的政策问题;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,制定了清理供区电量上省网的工作方案,结合电网供电营业许可证换证,将原属发电企业的营业区调整为电网企业营业区。成功回收三明斑竹、莆田东圳(部分)、龙岩适中等3个自供区,月均新增上省网电量275万千瓦时。同时,各电业局还积极引导趸售区小水电上省网,采取取消按计划购小水电的做法,敞开收购小水电,并引导县公司压减高耗能企业用电,腾出小水电电量上省网,月均新增上省网电量5900万千瓦时;三是在建设上解决小水电上省网卡脖子问题。即将出台《2006-2008年解决水电送出的工程项目计划》,通过分解项目、落实责任,跟踪实施情况,确保工程进度。提前介入小水电输出通道的拓宽建设,已完成11个项目,月均新增上省网电量2061万千瓦时。
经各方面的努力,我省在减少地方小水电弃水损失、促进小水电更多、更好上省网方面取得骄人成绩:今年1至8月,在主要水库来水比增7.4%的情况下,全省地方小水电发电131.5亿千瓦时,同比增加32.7亿千瓦时,比增33.1%;全省小水电上网电量39.2亿千瓦时,同比增加14.47亿千瓦时,增长58.5%,减少弃水损失电量近3亿千瓦时,大大优化了水力资源配置,实现了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最大化。
下阶段,我省将围绕减少弃水损失电量、提高小水电上省网电量两大指标,以2008年3月前解决所有的小水电送出电网“卡脖子”为目标,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小水电上省网工程的工作力度:一是进一步细化管理、政策和电网“卡脖子”项目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,做到责任落实到人、进度明确到天,确保每个项目如期或者提前投产;二是继续研究制定小水电上省网相关政策,提高各方面推动小水电上省网的积极性;三是对未来几年新增中小水电站,从送出角度提前考虑电网的布局,提前做好电网规划,创造小水电直接上省网的良好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