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一则“国际油价即将突破100美元/桶”的消息,再次刺痛了全球经济的神经,也刺激了生物质能的进一步发展。
生物质能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阳能。现代生物质能的发展方向是高效清洁利用,将生物质转换为优质能源,包括电力、燃气、液体燃料和固体成型燃料等。
在我国,生物质能发展起步较晚却势头迅猛,已成为众多企业投资的热点。但从总体上看,大多数生物质能技术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,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较低,缺乏持续发展能力。在生物质发电产业领域也存在着很多问题,一些项目没有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,没能建起完善的原料供应系统,没能预测到未来市场变化,运作效率不高等。据相关报道,曾是国内最大秸秆气化发电项目的江苏兴化中科生物质能发电公司,就因原料短缺、经营亏损而几度停产。
实际上,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。资料表明,我国目前的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亿吨标准煤,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,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。而根据规划,到2010年,我国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50万千瓦,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,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,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,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。
显然,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,如果不能较好地解决产业化问题,生物质能将很难步入持久稳定的发展轨道。
有关专家建议,应通过深入调查和评估全国生物质能资源整体情况,根据分布特点和燃料特性,因地制宜,统筹兼顾,合理规划生物质能项目的站址和规模,提高有效利用率,降低运营风险。
同时,积极开展生物质能项目上下游产业链研究,开展关键技术自主开发和相关设备自主研制,努力形成从燃料收、储、运,转化利用到燃烧废料的深加工一整套产业链,促进生物质能的产业化。
另外,进一步落实对可再生能源的保护政策和激励政策,全面考虑生物质能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,实行全成本定价办法,促进其健康、持续发展。